更进一步对于企业来讲,规范产品质量一定意义上可以规范企业架构,也就是说工业互联甚至可以解决一些业务沉淀问题。
宾通智能CEO龚超慧表示:“在实际的产线应用上,现如今的制造业越来越呈现出柔性制造的趋势,订单表现为小批量、多批次,企业很难进行整厂自动化改造,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将各种自动化设备、信息端口连接起来,达到一种智能排程应用,这就是工业互联的一大应用。”
除了面对企业内部的优化流程,对外工业互联网通过平台数据,延伸到生产制造的前端和后端,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的商务管理及客户关系系统的进一步的融合分析,打通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实现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创新,实现智能制造之外实现企业的外部价值。
例如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得到某些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对整个产线进行合理的、柔性化的生产改造;通过传感器、RTID等工业互联网的工具打通售后领域,延伸到服务领域,把有形的产品与无形的服务结合在一起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
博泽亚洲物流规划经理章永辉表示:“汽车零部件的供应链环节众多,涉及大量供应商、客户及公司内部环节,包含大量的实物流和信息流,所以物流自动化必定与智能化相辅相成,实现供应链整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按部就班的发展与垂直领域的赋能
诡异的是,工业互联网如火如荼,但熟悉工业现场的业内人士却都很冷静。
首先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但其实中国自动化还没走完。海康机器人华南总经理陈少俊表示:“以仓储物流为例,我国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在一些规模较大、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如烟草、医药、汽车等行业,其仓储自动化普及率均达到了40%左右,远高于国内平均的20%。而对比发达国家80%自动化仓储普及率,确是远远不及。”
《中国制造信息化指数》研究指出,中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在工业2.0到工业3.0之间参差不齐。举个例子,华为作为中国最好的制造业公司之一处在工业3.0阶段,作为德国自动化标杆的西门子安贝格工厂处在工业3.5阶段。
而从工控细分领域的普及率来看,核心工业软件普及率ERP最高,达到69.7%;制造执行类软件应用程度较低,MES普及率仅为 23.3%,综合来看,自动化、信息化还未普及,智能化为时尚早。
其次工业场景与商业场景存在巨大差异,业内人士表示:“工业现场对智能产线的首要要求是稳定可靠。IT只是实现智能化的工具,Know-How仍然是在工业本身,每个垂直的工业行业都有它们的应用Know-How,这些都是工业界人士积累了数十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