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迎合用户的,一定是“深度用户”思维。可惜深度用户可能熬不过寒冬,就被饿死了。苹果3的崛起就是因为SteveJobs是一个苛刻的产品经理。从用户出发vs从商业利益出发,导致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某技术的成功,一定不是技术多牛,而是商业路线的成功。因此,为了商业利益,大家都围绕现成的东西无所不用其极。因为一个字:快。因此微软不断的patch,苹果不断的patch,

安卓也不断的patch,各种framwork满天飞。实在没法patch就下一个版本。而为了兼容,又不得不妥协,导致了每个产品都有其“独特”的诟病。连谷歌的网络启动的设备都胎死腹中了。

整合和拿来主义,是最适合国内集成电路发展的一条道路。如果发展得好,完全有机会可以和WINTEL的体系抗衡,这并非痴人说梦。纵观微软的发展历史,其操作系统平均2年推出一代新的操作系统,核心部分每次都被重写,而导致其核心部分却越来越庞大,效率因为其兼容性而越来越低。因为前一代的发展跟不上后面客户的要求,而因为公司内部体制(部分已发行代码限制更改)的问题,导致只能推倒重来的必然后果。无论windows如何宣传其内核的精简,很容易超过20M的内核大小,远不如Linux的轻松做到10M以内。当然Linux也因为其系统没有很好的统一规划而有种种其他的问题。不过,利永远大于弊。运行于Linux内核之上的Android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就是不需要解释的最好证明。

微软针对不同的硬件平台开发通用闭源软件,打造了一个软件王国,而Linux用自己开放的怀抱,用开源打动了万千厂家,展现了一个现实版的“太阳和风”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能持续多久,尚待历史的验证。

iOS已经超过13代内核了,对比安卓,iOS仅针对自己的定制平台开发软件,因此兼容性以及效率都相当高。不过矛盾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优点的背面一定是缺点。iOS一一己之力挑战全球的智慧,难免无法长期保持优势,另外乔布斯留下的后劲已经慢慢不足,很可能最后会被挤落神坛(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笔者认为,国内目前最适合IC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深度整合OS和异构硬件,简称OSonchip。把操作系统的部分工作或者大部分工作让硬件完成(其实是专门的硬件进行任务调度),大幅提高硬件软件结合的效率,那么比单纯提高多少频率,多少核管用得多,毕竟现在软硬件的发展趋势都是“Framework”,开发速度快之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台湾的很多厂家都违反原理进行硬件设计,因此台湾的不少产品的面积比用“模块”(也就是硬核)来得小。这也是产品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Framework-》定制。但这个发展的方向并非任何公司能独立完成的,需要有一个联盟,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所在,然后整合一批非常优秀的有志之士,共同完成。

  • UC3846控制芯片工作原理控制图 逆变焊机原理与用途
  • 数字万用表电阻档测试二极管正反向没有阻值(使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什么各档)
  • 学单片机需要学数电模电吗(学单片机要先学数电模电吗)
  • 电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用的万用表(电工初学者买什么样的万用表好)
  • 单片机需要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怎么办(单片机怎么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 电机保护的方案取决于负载的机械特性
  • 绝缘电阻表正负搭接不复零位是怎么回事
  • 短路怎么用万用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