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脱离场景谈技术

但是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我一直都保持着这样一个观点:任何技术都有相对应的场景。脱离场景谈技术,本身就有「耍流氓」的嫌疑。所以当我们讨论指纹识别在汽车内的应用时,首先得区分场景。我把眼下指纹技术在车里能做的事情分成了三个类别。首先是解锁和启动汽车,这项功能已经在现代胜达上实现了量产。

此外,零跑 S01 搭载的静脉指纹技术也用于车辆解锁。这个是非常鸡肋且不实用的功能定义,用指纹解锁汽车绝对是费力不讨好、更多是为了博眼球。目前最常见的无钥匙进入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技术,指纹解锁只是徒增了解锁的步骤。车辆需要在车外多少位置排布识别装置,才能满足用户开主驾、副驾以及后备箱等等原本简单的操作?另外,用户戴手套、手指受伤等场景也需要被考虑进去。

汽车经常暴露在各种室外极端环境,对指纹解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应对雨雪等极端天气时,指纹解锁的稳定性和简便性相比传统钥匙也没有任何优势。无钥匙解锁和启动往往是相呼应的功能,指纹识别解锁汽车之后,启动步骤该如何设计?这又会是一个新的问题。

如果还需要指纹按钮启动汽车,除了徒增成本之外,并没有任何体验上的提升。另外,指纹只是保证了私密性,但也增加了借车给他人的使用成本。一个功能的增加,如果没有对现有体验有极大提升,并且还影响了原本的用户使用习惯,那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目前很多汽车厂商都在研发手机蓝牙钥匙,反而是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这项功能之后我们可以单独来谈,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其次是个性化匹配,这也是领克 05 主打的场景之一。

在我看来,用指纹来对应个性化设置的方案性价比不高,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也仅在于「科技感」层面。在过去,车辆的个性化设置只局限在座椅等设定,操作的方式也很简单,通过按钮就能实现。

随着汽车功能越来越复杂,其中储存的用户相关隐私数据(例如行程、日程规划、车载支付以及通信等)也会越来越多,便捷的完成个性化匹配就成了必然需求。但是指纹真的是最优解吗?未必。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使用流程。

用户去触碰某个按钮完成识别,车辆进行个性化匹配。这种看似很科幻的体验,其实已经有了更「无感」的解决方案。部分车企已经搭载了面部识别功能来实现相同功能,用户上车之后车内摄像头能够自动识别用户面部特征进行匹配,无需触碰任何按钮。除了个性化匹配之外,这些摄像头往往还承担着 BMS 等功能。

能够用同一个硬件,通过软件定义实现更多功能,才是更实用的规划。任何硬件的增加,成本最终还会转移到用户身上。

  • UC3846控制芯片工作原理控制图 逆变焊机原理与用途
  • 数字万用表电阻档测试二极管正反向没有阻值(使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什么各档)
  • 学单片机需要学数电模电吗(学单片机要先学数电模电吗)
  • 电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用的万用表(电工初学者买什么样的万用表好)
  • 单片机需要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怎么办(单片机怎么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 电机保护的方案取决于负载的机械特性
  • 绝缘电阻表正负搭接不复零位是怎么回事
  • 短路怎么用万用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