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基础供应链同样集中的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疫情也在持续蔓延,影响同时存在。
整机生产层面,一度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广东等地正是智能手机重要的“工厂”,即便疫情影响减弱,真正恢复依然需要一定时间,未必能够满足终端厂商的产能需要。
就以上内容来看,整机交付给消费者的预期难免受到影响,在近日的一条微博中,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就提到,“但由于疫情对生产的严重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生产对需求的满足率还是比较低,但我们拼尽全力在满足交付”,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换机的热情出现先增后减的势头。
再看消费市场。
从市场销售层面看,阶段性的出行受阻与线下渠道受阻,一定程度上会消解产品的购买欲望;加上疫情对于中国经济中短期可能的负面冲击,很多人出于避险本能会选择持币观望,产品在定价部分需要作出重新考量。
从消费购买层面看,需求依然存在,但一方面,消费需求或更明显指向体验升级而非单纯换新;另一方面,消费者需要更畅通的获得渠道。此外,特殊时期,用户对于产品的配送等服务或有更高预期。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终端厂商们都必须要做出变化。
以“降成本”和“抗风险”为核心的变化
智能手机市场从来不乏变化,有的直指运营战略,也有的仅限表现展示,但在钉科技看来,疫情之下,终端厂商的变化会更多回归商业本质,关键词则会是“降成本”与“抗风险”。
首先被呈现的是销售渠道选择倾向的变化。
在最近的两年,明显可以看到的是,包括华为(含荣耀)、小米在内的头部品牌都在积极布局线下,比如,荣耀就陆续铺设众多体验店,这由三点原因导致:一是线上流量红利的衰减;二是以苹果体验店为代表的线下空间为品牌积累的人气与口碑;三是以Ov门店为代表的线下渠道真实为品牌带来了可观收益。
但疫情之下,剧情发生了反转,线下渠道受阻,线上才是更可行的选择,既不受到空间限制,又能够相对缩减成本。这样的转变,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带动市场格局的调整,在线上渠道一度掌握优势的品牌,在疫情阶段以及随后的一段时间大概率实现马太效应,收获更多份额。当然,从长远来看,消费者线下体验的习惯并不会改变。最终,终端厂商们需要转变的是思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单一渠道过犹不及,结合与平衡才是关键。
其次是营销传播渠道选择的变化。
更加注重线上发布已经成为了终端厂商共同的选择。关键在于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