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接口,总线,驱动相关信息,接下来我将从硬盘接口协议标准的发展史,华硕电脑蓝屏开不了系统,好像是这里的ahci出现的问题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接口,总线,驱动相关技术文章硬盘接口协议标准的发展史
作为存储重要资料的载体,硬盘从诞生到现在都是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数的硬盘构成了整个互联网社会,而每一个消费者的电脑中也有数块硬盘,而硬盘也从传统的机械硬盘一直进化到如今的SSD,那么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硬盘的接口标准究竟经历了多少次变化?未来能否有更先进的接口标准推出?我们一起来回顾下硬盘接口标准的发展史。
(图片来源:自行拍摄)
IDE(ATA)
在硬盘接口历史洪流中,率先跟我们见面的应该就是IDE接口了,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或者叫“集成设备电路”。IDE是一种计算机系统接口,主要用于硬盘和CD-ROM,本意为“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
(图片来源:免费图库)
随后由于机械硬盘的升级,IDE所能提供的带宽就不够了,因此相关的组织定义了新的名字叫SATA,而原来的IDE则被更名为PATA,在2013年的时候,随着硬盘厂商正式停产PATA的硬盘,一共经历了27年的PATA就此消失在历史之中。
(图片来源:官方LOGO)
而SATA则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使用的硬盘接口,无论是传统的机械硬盘还是部分SSD,都采用了SATA进行连接。在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1.0规范,目前SATA的主流标准为SATA 3.0,可以达到600MB/s的速度。
和传统的PATA标准相比,SATA的优势包括支持热插拔 ,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能对传输指令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然SATA的线缆更加简洁,方便用户装机的走线。当然SATA时代还是专门为机械硬盘进行设计,面对速度无限增长的SSD就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此时就需要更新的接口标准与协议来满足SSD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