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备件管理哪些经验和方法
仅供参考
(1)问题的提出
备件管理,对很多企业的设备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颇具挑战意味的话题。很多企业的备件管理人员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备件管理,想说管好不容易。
对于一个企业备件管理者来说,面临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是高层的压力,看着居高不下的备件库存资金占用,很难指望能在高层那里获得好脸色;另外一方面是一线车间维修需求的压力,保生产,保质量已经成为一线人员的头等大事,如果因维修所需备件短缺导致的较大的停机损失,不用说,一定会把责任归到备件审核和卡控者身上。因此,很多时候,备件管理者经常处于一种两头受气的状态。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能不能在确保维修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备件资金占用?成为备件管理者绞尽脑汁想获取的答案。
另外,很多企业备件管理也对“零库存”管理非常感兴趣,我们也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备件“零库存”合理吗?
(2)体系对应的理念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为了减少停机时间而事先采购、加工并储备好的各种零(部)件,用于替换故障或劣化件以恢复设备原有性能,这些零(部)件通称为备件。
备件管理,就是为了能够按计划进行设备检修,尽量缩短故障停机时间,减少修理费用,在保证备件品种的质量和数量、供应及时、经济合理的原则指导下,对备件的计划、制造、采购、储备、供应等方面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体系-要求》(2012版)中,条款4.4.6.4 设备备件管理 给出了具体要求:
1)备件管理制度:组织应建立备件管理制度,指导备件管理工作开展,备件制度应涵盖备件的分类和编码管理、备件储备、备件计划、审批、采购、验收、入出库、盘点、备件国产化以及修旧利废、异议处理和备件经济指标数据分析和总结等管理要求。
2)备件技术管理:组织应制定规范的备件编码规则和分类方法,不断优化备件库存模型和安全库存、批量采购数量等内容。
3)备件计划管理:组织应强化备件计划管理,明确备件计划管理职责和流程、规范备件计划表单,设有专人对申报的备件计划汇总并进行分析优化,针对临时性备件计划申报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备件计划的时效性等。
4)备件采购管理和国产化:组织应积极探索备件社会化协作机制,完善备件采购管理职责和流程,建立备件采购的价值分析机制,完善和丰富备件采购定价机制和采购方式,规范备件采购的合同管理。针对备件质量异议处理建立机制,在周期备件费用最小化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备件国产化实践。
5)备件库存管理:组织应加强备件库管理、仓库区域布局策略、储位规划、合适的货架等仓储设施选用等,以及备件货位编码、备件帐物相符、出入库管理、备件的在库保管和维护情况。加强和不断提升备件库存6S和可视化定置化管理水平。
6)备件经济管理:组织应选择合适的备件经济和管理指标,将备件管理实绩纳入可量化考核的机制,通过指标数据的日常统计,不断提升备件管理水平。这些经济指标包括但不局限于周期备件费用比较、备件库存周转率、关键高值备件上机率、备件计划准确率等。
7)备件消耗和质量跟踪:适用时,组织应加强备件先进先出、领出即耗原则的应用,加强对使用的备件质量、寿命的跟踪机制,为准确的备件计划提供依据。
8)备件的报废和循环使用:组织应加强备件的报废管理、备件的修旧利废等工作的开展。
9)备件管理的持续改进:组织应针对备件管理各主要模块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
(3)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企业备件管理者的角度,备件管理所关注重点一是备件库存规模,另外一个是备件年度消耗,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但又相互有关联,需要一并考虑。
我们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观念:备件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系统问题,或者是复杂利益关系的管理问题。
在备件管理的四个模块中,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在很多企业是薄弱环节,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则相对较好。
没有根据备件的管理特点进行合适的分类,从而建立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是很多企业做的不到的地方,建议企业参照图5-28所列的要点进行备件分类管理。
图5-28 备件分类方式和管理要点
备件管理的源头问题是设备故障的有效管控,设备故障是源头,不管好这个源头,或者脱离这个源头谈备件管理,是缘木求鱼。备件管理,第一是管好备件的消耗,通过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思路来提高备件的上机率和购置准确性;第二是管好备件的库存规模,很多企业库存结构及其不合理,3年以上积压库存甚至占到50%以上。要对这些备件的历史成因、对应的设备、如何消耗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4)解决问题的效果
就单纯设备维修而言,储备的零配件越齐全、数量越多,维修越便利。所以如果不进行成本考核的话,绝大多数的维修主管都会选择储备尽可能多的零配件来确保不造成严重的停机后果。
从上面叙述中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即备件管理,不仅要评判零配件的库存成本资金占用,还要关注因为缺件导致的停机损失,两者的关系如图5-29所示:
图5-29 备件库存规模与停机风险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备件的储备规模有个最优区间,在这个最优区间时,整体的综合费用才是最优的。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备件库存规模的缩小,则会带来巨大的停机风险和损失。明显的账面上备件资金占有对企业来说是成本,但那些由于缺少零配件而导致的停机损失,虽然相对难测量但一样是企业的巨大成本。因此,经常谈论和倡导备件“零库存”管理,是多么不当甚至危险的观点。
当然,我们倡导备件最优的储备规模,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积极思考备件存储的社会化创新,其中备件无库存管理就是其中一种积极的尝试。
(5)解决问题的案例
备件无库存管理是企业降低备件库存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已在宝钢集团等国内很多大型企业应用。
备件无库存管理是指签约单位(制造厂、代理商,以下简称供应商)根据与企业签约的备件品种、数量和使用周期组织生产或货源,同时供应商按企业的要求,常年储备库存。企业仅在需用时,提前一定周期通知供应商,由供应商负责将备件按质、按量、按时送到企业的指定部门,企业再以实际领用的数量与既定价格和供应商进行结算。
一般列入无库存管理的备件,是指那些质量和消耗相对稳定(如连续2年以上使用且无质量异议),并应由一定资格的供应商供应,能够为企业备件供应提高效率、效益的备件,包括计划更换件、定额消耗件、轧辊(钢铁企业)等。
常用给水管配件和附件的作用
水控制附件一般用以启闭管路、调节水量和水压,其实是指各种阀门。重庆不锈钢水箱厂归类了常用的给水控制附件阀门有旋塞阀、单向阀、闸阀、截止阀、球阀、浮球阀等。
1、旋塞阀 旋塞阀的启闭件为金属塞状物,塞子中部有一孔道,绕其轴线转动90'即为全开或全闭。
旋塞阀具有结构简单、启用迅速、操作方便、阻力小的优点,缺点是密封面维修困难,在流体参数较高时旋转灵活性和密封性较差,多用于低压、小口径管及介质温度不高的管路中。
2、单向阀 单向阀的启闭件为阀瓣,利用阀门两侧介质的压力差值自动启闭水流通路,阻止水的倒流。因此,单向阀的安装方向必须与水流方向一致。
单向阀按连接方式分为螺纹单向阀和法兰单向阀,按结构形式分为升降式和启闭式两大类。底阀也是单向阀的一种,是专门用于水泵吸水口,保证水泵起动、防止杂质随水流吸人泵内的一种单向阀,其类型也有升降式和旋启式两种。
3、闸阀 闸阀的启闭件为闸板,由阀杆带动闸板沿阀座密封面作升降运动向切断或开启管路。
闸阀具有阻力小、无安装方向规定的优点,其缺点是关闭不严、开启高度大。闸阀按连接方式分为螺纹闸阀和法兰闸阀。按阀门的结构形式分平行式两种。
4、截止阀 截止阀的启闭件为阀瓣,由阀杆带动,沿阀座轴线作升降运动而切封或开启管路。截止阀具有密封性好、开启高度小的优点,缺点是阻力大,安装时有方向要求(低进高出)。
截止阀按连接方式分为内(外)螺纹截止阀、法兰截止阀和卡套式截止阀。按阀门的结构分为直通式、直流式、直角式共构造。
5、球阀 球阀的启用件为金属球状物,球体中部有一圆形孔道,操纵手柄绕垂直于管路的轴线旋转90度即可全开或全闭。球阀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阻力小、密封性好、操作方便、启闭迅速、便于维修等优点,缺点是高温时启闭较困难,水击严重,易磨损。
备件库存怎么进行管理
备件库存的管理:
1、备件入库管理
入库备件必须逐件进行核对与验收。
(1)入库备件必须符合申请计划和生产计划规定的数量、品种、规格;计划外的零件须经纺织设备科长和备件管理员批准方能入库。
(2)要查验入库零件的合格证明,自制备件必须由检验员检验后填写合格单,外购件必须附有合格证。并在入库前对外观等质量进行适当抽验。
(3)备件入库必须由入库人填写入库单,并经保管员核查,方可入库。
(4)挂上标签或卡片,并按用途(使用对象)分类存放,方便查找。
2、备件保管管理
(1)入库备件要由库管人员保存好、维护好,做到不丢失、不损坏、不变形变质、账目清楚。
(2)备件管理要做到规格清、数量清、材质清。要做到库容和码放整齐。做到账、卡、物三个一致。备件在区、架、层、号四定位。
(3)备件入库上架时要做好定期涂油、防锈保养和检查工作。
(4)定期进行盘点,随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备件动态。
3、备件发放管理
(1)备件的领用一般实行以旧换新,由领用人填写领用单,注明用途、名称、数量,发放备件须凭领料单。对不同的备件,企业要拟定相应的领用办法和审批手续。
(2)对大修、中修中需要预先领用的备件,应根据批准的备件清单领用,在大修、中修结束时一次性结算,并将所有旧料如数交库。
(3)备件发出后要及时登记、消账、减卡。领出备件要办理相应的财务手续。
(4)支援外厂的备件须经过设备处长批准后方可办理出库手续。
4、处理备件管理
符合下列条件的备件,应及时处理。报废或调出备件必须按要求办理手续。
(1)由各原因所造成的本企业已不需要的备件,要及时按要求加以销售和处理。
(2)对备件废品查明其废弃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并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处。
备件库是收储、保管以及发放备件的场所,也是零配件流转中心。备件的库存管理是提供备件资料来源的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管理工作。通过实际消耗的积累,可逐步弄清备件的消耗规律,修正储备定额,使之既无积压,又能保证维修需要。库管人员应根据备件卡,将消耗至订货点储备量的备件及时提报资料,以便编制自制或外购备件申请计划,补充库存。并在处理备件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备件管理一般用哪些KPI指标
设备管理要进步,其水平也需要度量。在企业里,用于度量设备管理好坏的绩效指标很多。例如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可用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在这些指标里,设备的完好率用得最多,但其对管理的促进作用有限。所谓的完好率,是在检查期间,完好设备与设备总台数的比例。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数/设备总数
很多工厂的指标可以达到95%以上。理由很简单,在检查的那一刻,如果设备是运转的,没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这个指标就很好看。很好看,很高,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间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步了。为此,不少企业提出对此指标的定义进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检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完好率。这当然比检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点状反映出的完好率。后来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时数比上日历工作台时数,完好台时数等于日历工作台时减去故障及其修理的总台时数。这样的指标要真实多。当然又遇到统计的工作量增加和统计的真实性,遇到预防性维修台时是否扣除的争论。完好率这一指标是否有效反映设备管理状况,这要看如何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另外一个指标是故障率,这个指标容易混淆,如果是故障频率则是故障次数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的比值,即:
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次数/设备实际开动台时
如果是故障停机率,则是故障停机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加上故障停机台时的比值,即:
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台时/(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故障停机台时)
显然,故障停机率比较能够真实的反映设备状态。
设备的可用率在西方国家采用较多,而在我国有计划时间利用率和日历时间利用率两个不同提法。按照定义,西方定义的可用率实际上是日历时间利用率。
日历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
计划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
前者反映了设备的完全利用状况,也就是说即使是单班运行的设备,我们也按照24小时计算日历时间。因为无论工厂是否使用这台设备,都以折旧形式消耗着企业的资产。后者反映了设备的计划利用状况,如果是单班运行,其计划时间就是8小时。
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的另外一个提法叫做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它与故障停机率互补的反映了故障频次,也就是设备的健康状况。两个指标取一个就可以了,不必利用相关指标度量一个内容。
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期=统计基期无故障运行总时间/故障次数
另外一个反映维修效率的指标是平均修理时间MTTR,它度量的是维修工作效率的改善状况。
平均修理时间=统计基期维修消耗的总时间/维修次数
随着设备技术进步,其复杂程度、维修难度、故障部位、维修技师的平均技术素质以及设备役龄的不同,维修时间很难有确定的数值,但我们可以据此度量其平均状况和进步状况。
比较全面反映设备效率的指标是设备综合效率OEE,OEE是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与合格品率的乘积。就像一个人,时间开动率代表出勤率,性能开动率代表上班后是否努力工作,发挥出应有的效率,合格品率代表工作的有效性,是否经常出差错,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简单的OEE公式就是:
设备综合效率OEE=合格品产量/计划工作时间的理论产量
最能够彻底反映设备效率的公式还不是OEE,而是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其公式为:
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合格品产量/日历时间的理论产量
这一指标将设备的系统管理缺陷,包括上下游影响、市场和订单影响、设备产能不平衡、计划安排调度的不合理等不足都反映出来。这个指标一般都很低,不好看,但十分真实。
关于维修及其管理方面,也有相关的指标反映。如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和维修费用率等。
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是用检修后的设备试运行一次达到产品合格标准次数比上检修次数来度量。工厂是否采用这个指标作为维修团队的绩效指标,可以研究推敲。
返修率是设备检修后返修总次数比上检修总次数。这比较真实反映检修质量。
维修费用率的定义和算法很多,一种是年维修费与年度总产值比,另外一种是年维修费与当年资产总原值比,还要一种是年维修费与当年资产总重置费比,再有一种是年维修费与当年资产总净值比,最后一种是年维修费与当年生产总费用比。笔者认为最后一个算法比较靠谱。
即使如此,这个维修费用率数值的大小又不能够说明问题。因为,设备维修是一种投入,投入是创造价值和产出的。投入不足,生产损失突出,则影响产出;当然,投入太大也不理想,称为维修过剩,是一种浪费。恰当的投入最理想。所以,工厂应该摸索和研究最佳的投入比例,生产费用高意味着订单多,任务量大,而且设备的负荷加大,对维护保养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在恰当的比例上投入是应该工厂努力追求的目标。如果有了这个基准,偏离这个指标越远就越不理想。
关于备件管理也有不少指标,备件库存周转率是较代表性的指标。它反映了备件的流动性。如果大量库存资金积压,则会在周转率上体现出来。
备件库存周转率=月消耗备件费用/月平均备件库存资金
反映备件管理的还有备件资金率,即全部备件资金与企业设备总原值之比。这个数值的高低随着工厂是否在中心城市、设备是否进口,设备停机损失影响大小而不同。如果设备一天的停机损失高达几千万元,或者故障对环境污染危害严重,对人身安全危害突出,而备件供货周期较长则备件库存量就要高些,反之这个备件资金率就尽可能降低。
有一个绩效指标是不被人们注意的,但在当代维修管理中十分重要,就是维修培训时间强度。
维修培训时间强度=维修培训小时/维修工时
培训包括设备结构专业知识、维修技术、职业素养和维修管理等内容。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对维修人员素养提升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也间接反映了维修技术能力水平。
工厂经理了解这些关键绩效指标,对于评价和引导设备管理进步很有帮助。
有的工厂看到维修人员经常闲着没事,喝茶、抽烟、休息,觉得心里很不平衡。就想用工作量来考核维修人员,结果却适得其反。维修人员修的设备总是留下尾巴和后遗症,不断有维修任务冒出,维修人员就像救火队一样“忙”起来了,设备状况反而更糟糕,停机造成的生产损失反而增大。如何评价维修组织绩效又成为一个复杂而值得研究的问题。系统就像一个皮球,这边压扁了,那边却冒出来了。
如何更好地做好备品备件的管理!
备件的储备量一般是尽量的减少但是也要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我觉得你可以根据你的设备状况,结合自己日常的设备备件消耗情况等数据来确定,具体的可以:设备备件的库存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或采购的备件,入库建账后应当按照程序和有关制度认真保存、精心维护,保证备件库存质量。通过对库存备件的发放、使用动态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摸清备品配件使用期间的消耗规律,逐步修正储备定额,合理储备备件。同时,在及时处理备件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备件入库要求
入库备件必须逐件进行核对与验收。
①入库备件必须符合申请计划和生产计划规定的数量、品种、规格;
②要查验入库零件的合格证明,并做适当的外观等质量抽验;
③备件入库必须由入库人填写入库单,并经保管员核查;
备件入库上架时要做好涂油、防锈保养工作。备件入库要及时登记,挂上标签(或卡片),并按用途(使用对象)分类存放。
2.备件保管要求
①入库备件要由库管人员保存好、维护好,做到不丢失、不损坏、不变形变质、账目清楚、码放整齐(三清、两齐、三一致、四号定位、五五码放)。
②定期涂油、保管和检查。
③定期进行盘点,随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备件动态。
3.备件发放要求
①发放备件须凭领料票据。对不同的备件,厂内外要拟定相应的领用办法和审批手续。
②领出备件要办理相应的财务手续。
③备件发出后要及时登记和消账、减卡。
④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备件,要以旧换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4.备件处理要求
①由于设备外调、改造、报废或其他客观原因所造成的本企业已不需要的备件,要及时按要求加以销售和处理;
②因图纸、工艺技术错误或保管不善而造成的备件废品,要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并报请主管领导审批;
③报废或调出备件必须按要求办理手续。
备件储备量定额的计算
(1)备件储备定额计算公式的意义
经常储备哪些备件取决于备件的使用寿命,而储备多少,则取决于备件的消耗量和本企业的机修能力和供应周期。确定备件储备量定额时,应以满足设备维修需要、保证生产和不积压备件资金、缩短储备周期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由于零件的使用寿命(c)不易掌握,一般以实际消耗量(m)代替。
即: m= e/ c
这样上述公式可变为: d=k•m•z
式中,备件平均使用寿命(c)是指同种单个备件从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为止的平均寿命时间,以月计算。计算c值需不断积累备件的实际消耗情况并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备件拥有量(e)是指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上所装同一种备件的数量(不是指库存数量)。
自制备件的拥有量=单台设备装有的相同自制备件数×同型设备台数
外购备件的拥有量=设备备件卡或说明书等资料中统计的单台数字×同型设备台数
备件消耗量(m)――指在一定时间内同种备件的实际消耗件数,可用一个大修周期的实际 平均消耗量来代替理论上的消耗量。
供应周期(z)――对自制备件是指从提出申请到成品入库所需的时间;对外购备件则是指从提出申请至到货入库的时间。
系数(k)――根据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备件制造能力及制造水平,地区供应及协作条件等确定,条件好的用小数,条件差的用大数。
(2)自制备件最大、最小储备量和订货点的确定
最小(低)件储备量d min是备件的最低储备限额,即备件供应周期内的因条件限制储备量
d min=k•m•z
最大(高)储备量(d max)是备件的最高储备限额。它要求考虑到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批量。一般,最大储备量不应超过一年半的消耗量
d max=k•m•g
式中 m――按月计算的备件消耗量;
z一按月计算的备件供应周期(制造周期);
g―按月计算的最经济加工循环期(一般选用6、8、9、10、12等数字),g通常指第一次生产 某种备件到第二次生产同一种备件最经济的时间。
最经济的含意包括两方面:从生产上为减少品种、增加批量;从资金上为减少资金,加速周转,只有从这两方面考虑,才可得到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
k-系数,一般取值为1~1.5,它随管理、制造、维护水平、备件质量和地区协作等条件的优劣而定。
(3)外购备件储备定额的确定
外购件储备定额的计算公式d=k•m•z
式中d―外购备件合理储备定额;
m一外购备件月平均消耗量;
z―供应周期(一年订货一次为12,半年一次为6,一季一次为3,进口备件为24);
k-系数(一般取1.1~1.4)。
凡是能修复使用的外购备件应按下式计算
合理储备量=m×修复周期
3.确定备件储备定额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①备件生产、供应方式的转变的影响。随着备件管理逐步由集中生产、集中供应向市场化转变,外购备件的数量必将增大,供应周期则会更趋缩短,因而在确定储备定额时,企业应根据本地区备件货源情况、质量信息、参考上述公式,确定合理经济的储备定额。
②设备使用连续性的影响。例如,两班或三班生产,备件的使用寿命较一班制生产要缩短1.5~2年。
③关键设备的备件、不易购得的备件及有订货起点的特殊备件,可适当加大储备定额。
储备定额计算公式
N=A•K•a•T/P
式中N——储备定额(件);
A——同类设备台数(台);
K——每台设备同种备件数(件);
a——不平均系数,由A、K的乘积而定:
A.K 1 2 - 5 5 -10 10 -20 20 -30
a 1 0.9 0.8 0.7 0.6
T——备件制造或订货周期(月)(本厂加工为6个月,外购为12个月;
P——备件使用期限(月)。
shenliufei2
管好备件管理哪些经验和方法、采暖管网维修常用备件,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