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12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规模测算,到2030年,在无序充电的前提下,需要整体投资97亿元,但如果以有序充电为目标进行投资,只需22亿元,可节约75亿元。“此外,有序充电还能更好地发挥电动汽车削峰填谷的作用。”潘鸣宇表示。
有序充电不存在技术障碍
李德胜介绍,包括星星充电在内的一些桩企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开始了有序充电的相关探索和实践,将充电桩网络和电网平台打通,根据电网和用户的双重需求开展优化处理,制定充电策略,构建家庭、楼宇、社区、城市级的多层级能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友好的车网互动生态。
据悉,去年7月,国内首个规模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项目在河南省郑州世纪家园小区建成投运。首批参与的有序充电桩数量为50根,每根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范围为1.3~7kW,一旦小区用电负荷过大,充电桩就会自动降低输出功率,保证居民生活用电。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用户如果在App上选择有序充电模式,提前设定充电量,约定取车时间,充电桩将按照最优的输出功率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用户可以提前停止充电。
今年6月,国家电网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小区也启动了有序充电项目。新建有序控制充电桩30根,安装能源路由器24台,通过“一桩双充”,实现了临近车位共享充电模式,设备利用率提高了64%。
“从国家层面看,相关标准的预研工作已经启动,很多单位在这一方面都有自己的技术积累,但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统一技术标准、节约社会资源,关键在电网侧。”刘锴认为,从技术上来看,有序充电不存在任何障碍。
不过,刘锴坦言,现在谈大规模推广有序充电还为时尚早,为实现有序充电的进一步推广,还需要从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加强资源调配以及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三方面入手。
双向互动前景可期
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的能源流动是单向的,电能从供电端传送到用户端,为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储能变得至关重要。但在李德胜看来,未来的能源流动将变成双向,因为消费者拥有电动汽车这个新型储能单元。“相对于家庭负荷来说,电动汽车是一个很大的储能单元,按照一辆车60~80度电(电池容量)来计算,可以供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一周。”李德胜提出,如果未来电动汽车能接入电网,使用低谷电充电,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白天用电高峰期向用户或电网供电,车主还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