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的惯性产生的因素
在机电系统中,电机和负载都有惯性,它们的惯性有多相似(或不同)会影响系统的性能。负载惯量与电机惯量之比是伺服电机选型的重要方面之一。
伺服电机惯量由制造商给出,而负载惯量是通过添加所有旋转部件的惯量来计算的,这些转动部件通常包括执行器或驱动器(皮带、滚珠丝杠、齿轮架和小齿轮)、外部负载和联轴节。
为了使伺服电机在加减速过程中有效地控制负载,理论上电机和负载惯量应相等。但是,1:1的惯性匹配很少实用或实现。许多因素会影响给定应用程序可接受的惯性比,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系统中的遵从性或结束。机械部件不是完全刚性的,传动系中的皮带、联轴节和齿轮箱部件越多,系统就越符合要求。一般来说,柔度越高,转动惯量比越小,电机应能有效地控制负载。
虽然没有确定最佳惯量比的公式,但一些电机尺寸指南规定惯量比应为10:1或更低。较高的失配会导致电机消耗比需要更多的电流,从而降低效率并增加运行成本。较高的比率也会增加共振,并可能导致系统超调所需的速度和位置,对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惯性比太高,有两种方法可以降低它:给系统增加一个齿轮箱,或者使用一个更大的电机。齿轮箱经常用于皮带传动系统,以优化电机转速和扭矩。但是,由于齿轮比对负载的惯性有平方反比的影响,它们也可以显著降低系统的惯性比。
降低惯性比的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具有更大惯性的大电机。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很少是一个有益的解决方案,因为更大的电机成本更高,需要更多的扭矩来克服自身的惯性,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加了系统的总拥有成本。
一个结构的刚度(k)是指弹性体抵抗变形拉伸的能力。k=P/δ,P是作用于结构的恒力,δ是由于力而产生的形变。
转动结构的转动刚度(k)为:k=M/θ其中,M为施加的力矩,θ为旋转角度。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钢管比较坚硬,一般受外力形变小,而橡皮筋比较软,受到同等力产生的形变就比较大,那我们就说钢管的刚性强,橡皮筋的刚性弱,或者说其柔性强。
在伺服电机的应用中,用联轴器来连接电机和负载,就是典型的刚性连接;而用同步带或者皮带来连接电机和负载,就是典型的柔性连接。
电机刚性就是电机轴抗外界力矩干扰的能力,而我们可以在伺服控制器调节电机的刚性。
伺服电机的机械刚度跟它的响应速度有关,一般刚性越高其响应速度也越高,但是调太高的话,很容易让电机产生机械共振,所以,在一般的伺服放大器参数里面都有手动调整响应频率的选项,要根据机械的共振点来调整,需要时间和经验(其实就是调增益参数)。
在伺服系统位置模式下,施加力让电机偏转,如果用力较大且偏转角度较小,那么就认为伺服系统刚性强,反之则认为伺服刚性弱。注意这里我说的刚性,其实更接近响应速度这个概念。从控制器角度看的话,刚性其实是速度环,位置环和时间积分常数组合成的一个参数,它的大小决定机械的一个响应速度。
像松下和三菱伺服都有自动增益功能。通常不需要特别去调整。国产的一些伺服,只能够手工调整。
其实如果你不要求定位快,只要准,在阻力不大的时候,刚性低,也可以做到定位准,只不过定位时间长。因为刚性低的话定位慢,在要求响应快,定位时间短的情况下,就会有定位不准的错觉。
而惯量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惯性,转动惯量是物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转动惯量只跟转动半径和物体质量有关。一般负载惯量超过电机转子惯量的10倍,可以认为惯量较大。
导轨和丝杠的转动惯量对伺服电机传动系统的刚性影响很大,固定增益下,转动惯量越大,刚性越大,越易引起电机抖动;转动惯量越小,刚性越小,电机越不易抖动。可通过更换较小直径的导轨和丝杆减小转动惯量从而减小负载惯量来达到电机不抖动。
我们知道通常在伺服系统选型时,除考虑电机的扭矩和额定速度等等参数外,我们还需要先计算得知机械系统换算到电机轴的惯量,再根据机械的实际动作要求及加工件质量要求来具体选择具有合适惯量大小的电机。
在调试时(手动模式下),正确设定惯量比参数是充分发挥机械及伺服系统最佳效能的前提。
那到底什么是“惯量匹配”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根据牛二定律:
“进给系统所需力矩= 系统转动惯量J × 角加速度θ
角加速度θ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θ越小则由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系统执行完毕的时间越长,系统反应越慢。如果θ变化,则系统反应将忽快忽慢,影响加工精度。
伺服电机选定后最大输出值不变,如果希望θ的变化小,则J就应该尽量小。
而上面的,系统转动惯量J=伺服电机的旋转惯性动量JM + 电机轴换算的负载惯性动量JL。
负载惯量JL由工作台及上面装的夹具和工件、螺杆、联轴器等直线和旋转运动件的惯量折合到马达轴上的惯量组成。JM为伺服电机转子惯量,伺服电机选定后,此值就为定值,而JL则随工件等负载改变而变化。如果希望J变化率小些,则最好使JL所占比例小些。
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惯量匹配”。
一般来说,小惯量的电机制动性能好,启动,加速停止的反应很快,高速往复性好,适合于一些轻负载,高速定位的场合。中、大惯量的电机适用大负载、平稳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一些圆周运动*和一些机床行业。
对于惯性较大的系统,伺服电机应该怎么样调
我猜的啊,一般交直流电机停机有这样几种办法,机械制动,也就是抱闸,伺服一般没这东西,有的伺服有所谓的抱闸但也不是用来制动的。
还有一种,就是能耗制动,把电机的惯性能量消耗在制动回路上,比方说刹车电阻。有的伺服电机功率较大,伺服驱动器内部都装有很大的刹车电阻(有的甚至装在外面),所以我猜想,伺服电机应该是用这个办法快速制动的。
台达伺服电机高低惯性量什么意思
伺服电机有交流伺服电机和直流伺服电机两种,台达伺服电机属于交流伺服电机,与直流伺服电机比较,主要优势如下:5.1、无电刷和换向器,因此工作可靠,对维护和保养要求低;5.2、定子绕组散热比较方便;5.3、惯量小,易于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伺服电机惯量是什么
转子的转动惯量,大、中、小各有各的用途,小惯量的高速往复好,大惯量的本身惯量大,机床上用好点。伺服电机需要惯量匹配,日系列10倍与电机惯量左右(不同品牌有差异),欧系的20左右。一般来说欧系的惯量都小,因为他们电机做的是细长的。
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扩展资料:
交流伺服电动机在没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只有励磁绕组产生的脉动磁场,转子静止不动。当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便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转子沿旋转磁场的方向旋转,在负载恒定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随控制电压的大小而变化,当控制电压的相位相反时,伺服电动机将反转。
对于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如果反馈信号的方向不正确,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通过控制卡打开伺服的使能信号。这时伺服应该以一个较低的速度转动,这就是传说中的“零漂”。一般控制卡上都会有抑制零漂的指令或参数。
使用这个指令或参数,看电机的转速和方向是否可以通过这个指令(参数)控制。如果不能控制,检查模拟量接线及控制方式的参数设置。
确认给出正数,电机正转,编码器计数增加;给出负数,电机反转转,编码器计数减小。如果电机带有负载,行程有限,不要采用这种方式。测试不要给过大的电压,建议在1V以下。如果方向不一致,可以修改控制卡或电机上的参数,使其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伺服电机
为什麼伺服电机能突然停转呢,那不符合惯性原理呀
普通电机停止时绕组直接断电,转子惯性停下;伺服电机停止时绕组有通电制动的。
请问伺服电机的低惯量和高惯量是什么意思什么区别
转动惯量=转动半径*质量
低惯量就是电机做的比较扁长,主轴惯量小,当电机做频率高的反复运动时,惯量小,发热就小。所以低惯量的电机适合高频率的往复运动使用。但是一般力矩相对要小些。高惯量的伺服电机就比较粗大,力矩大,适合大力矩的但不很快往复运动的场合。因为高速运动到停止,驱动器要产生很大的反向驱动电压来停止这个大惯量,发热就很大了。
惯量就是刚体绕轴转动的惯性的度量,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刚体是指 理想状态下的不会有任何变化的物体),选择的时候遇到电机惯量,也是伺服电机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指的是伺服电机转子本身的惯量,对于电机的加减速来说相当重要。如果不能很好的匹配惯量,电机的动作会很不平稳.
一般来说,小惯量的电机制动性能好,启动,加速停止的反应很快,高速往复性好,适合于一些轻负载,高速定位的场合,如一些直线高速定位*。中、大惯量的电机适用大负载、平稳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一些圆周运动*和一些机床行业。
如果负载比较大或是加速特性比较大,而选择了小惯量的电机,可能对电机轴损伤太大,选择应该根据负载的大小,加速度的大小,等等因素来选择,一般的选型手册上有相关的能量计算公式。
伺服电机驱动器对伺服电机的响应控制,最佳值为负载惯量与电机转子惯量之比为一,最大不可超过五倍。通过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可以使负载
惯量与电机转子惯量之比接近一或较小。当负载惯量确实很大,机械设计不可能使负载惯量与电机转子惯量之比小于五倍时,则可使用电机转子惯量较大的电机,即所谓的大惯量电机。使用大惯量的电机,要达到一定的响应,驱动器的容量应要大一些。
为什麼伺服电机能突然停转呢,那不符合惯性原理呀、伺服电机的惯性产生的因素,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