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布线技巧与EMC相关信息,接下来我将从电磁辐射的危害,为什么会产生电磁辐射?电跟磁又有什么关系?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布线技巧与EMC相关技术文章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辐射的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进入了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这些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电磁能量,可能对其他设备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就是电磁干扰。据统计,全世界空间电磁能量平均每年增长7-14%。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频率资源条件下,由于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数量与日俱增,使用的密集程度越来越大,电磁干扰的严重性就越来越突出。
电磁能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使空间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对人类造成了危害:
①、干扰广播、电视、通信信号的接收;
②、干扰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可能造成信息失误、 控制失灵等事故;
③、可能引燃一些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爆炸和火灾;
④、较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例1:美国研制B1轰炸机时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例2:民兵Ⅰ导弹的飞行故障。例3.广州白云机场的导航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
例4: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生物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①、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 w=hf h=6.62×J·S 普朗克常数。 f>3×Hz 量子的能量可以使原子和分子电离――电离辐射,例如X射线辐射、γ射线辐射, f<3×Hz 量子的能量不能使原子和分子电离――非电离辐射。 电磁干扰和电磁污染一般属于非电离辐射。
②、比吸收率(SAR)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rate 定义:生物体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吸收的电磁辐 射能量(W/kg)
ρ:生物体密度,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 σ:电导率 E :电场强度振幅 生物体吸收辐射场能量,引起体温(或局部体温)升高。 ③、谐振吸收 当辐射频率与生物体(或某些器官,例如眼睛、大脑)的固有频率谐振时,吸收最强。人体固有谐振频率的范围大约为30M~3000MHz,一般成年人的谐振吸收频率约为400 MHz。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目前,一般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①、热效应 辐射功能密度S>10mW/cm2(E>110V/m),人体吸收的辐射能转化为热量,超过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时,会引起人体(或局部组织)体温明显升高,或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人的体温每升高一度,基础代谢增加约5~14%,组织中的氧的需求量增加50~100%)。热效应首先损伤人体上对热比较敏感的器官,例如眼睛、大脑、男性生殖器等,例如可导致白内障(>300 mW/cm2)。 S<10mW/cm2,不会引起体温明显的升高,但可能使体内局部小范围内出现显著的能量吸收(谐振吸收),引起生理功能的障碍。
②、非热效应 S<1mW/cm2(E<61.4 V/m),长时间照射也不会引起体温明显的升高,但会出现烦躁、头晕、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脱发、白血球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等症状。这些一般称为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这些症状在脱离辐射源后一般是可以逐渐恢复的。③、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这是电磁辐射的远期效应,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重视,但尚无一致的意见。一些研究者的实验表明:长时间的电磁辐射可能诱发癌症,也可能引起染色体的畸变,具有致畸、致突变作用。
④、决定电磁辐射对生物体影响程度的几个因素a、场强:场强越大,影响越大。b、频率:在谐振吸收频率处,影响最大。一般是频率升高,影响增大,微波段影响最大。c、作用时间: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具有积累作用,作用时间越长,影响越大。d、与辐射源的距离:对于偶极子天线,在天线近区E∝1/r3,在天线远区E∝1/r,辐射场强随距离的增大迅速衰减,影响减小。e、环境温度和湿度:温度高、湿度大,生物体不易散热,影响增大。f、辐射特性:脉冲波比连续波的影响大。
⑤、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中规定的公众辐射限值为:
公众辐射限值是指在一天24小时内,电磁辐射场量在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符合表中的要求,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关于布线技巧与EMC就介绍完了,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