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物联网相关信息,接下来我将从5G推动中国边缘计算大规模发展,00 80 01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物联网相关技术文章5G推动中国边缘计算大规模发展
5G 迎来正式商用后,边缘计算也正式站上了风口。
近日, GSMA发布了与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共同完成的《5G 时代的边缘计算:中国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报告。
该报告汇集了 20 多家在中国市场上领先的边缘计算生态相关组织和企业的深刻洞察,分别从技术、应用、市场前景、机会、商业模式、政策法规多个角度,剖析了边缘计算生态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边缘计算发展的背景和全球趋势
(一)技术驱动因素
在过去 40 年里,算力和处理在集中式架构和分布式 架构之间交替往复。21 世纪,随着互联网、企业 IT和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商用,激起了以大型集中服务器群为基础的云计算浪潮。一些公司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 者,即所谓的超大规模云计算玩家,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谷歌。近年来,其他公司也加入了这一市场,并正在迅速扩大规模,包括 IBM、Oracle 以及中国的阿里 巴巴和腾讯。
尽管边界很难严格定义,但可信迹象表明,边缘计算这一新浪潮正在发展,这标志着算力和资源靠近客户 部署的分布式转型将成为趋势。本质上讲,这表示业务模式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负载为中心,本 地化成为首要原则。但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情况,集中式云数据中心将继续存在,且整体容量仍可能继续 扩大,但新的需求(如物联网和企业)以及5G时代超低时延业务的潜力正在将计算拉近最终用户。
因此,边缘计算的发展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容量——如果将大量连接设备产生的越来越多的 数据传输到位置较为集中的云服务上,需要超大带宽和回传容量。而边缘计算和本地数据处理可以减少需要传输的数据量。
成本——就带宽问题而言,远距离传输大量数据也会产生成本。此外,很多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可能无关业务,因此不需要传输到中央处理。
分析——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资产。要具备将数据转换为实时(或近实时)分析和操作的能力,GSMA 智库预测,截止 2025 年底,全球将有约 90 亿移动连接(手机和仅支持数据业务的终端)以及近 250 亿 IoT 连接(蜂窝和非蜂窝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