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低压输出设备设置总配电保护(第一级保护),分路设置成二级保护,末端用电负荷输入则再安装一套末端保护(称为第三级保护)。下面说一说这种分级保护模式的作用。

1、低压供电系统总保护(一级保护)。

这一级保护可装设于配电变乐器低压出线处,其保护范围为低压电网的母线(或主干线)。当范围内的线路及设备发生大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值的单相接地故障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立即动作切断电源。其动作电流值的选择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情况,以最大漏电值的倍为宜。

2、中级保护和末级保护(二级保护)。

中级保护装设于干线或支线首端或分支术端,其保护范围为支线路剩余电流或单相发生对地突然漏电,同时也作为末端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动作电流值的选择应大于末端漏电保护器动作值的一倍以上为宜。

3、末级保护装置装设于动力、生活用电电源端,这一级主要以防止人身接触带电体而发生触电事故为目的,其动作电流值和动作时间应小于或等于30mA/0.1s。

4、上述它们三者之间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很重要。如果在剩余电流保护器中的设置不当,会造成越级跳闸。

简单点,设置一级保护时的额定动作电流要大于几条分路二级保护的设定值。总保护设置一般选择300~500mA,分断时间选择<0.5s;二级保护设置剩余电流额定值一般选择100~200mA,分断时间选择设置成<0.3s;末级剩余电流一般都是固定为30mA值,此时它的分断时间都是<0.1s的。

设置原则是,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应该保证在本级保护覆盖面中的分支发生漏电故障时,应使本级相应支路的剩余电流保护顺利动作而不发生越级跳闸。这主要是靠选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时间来实现的,而不能仅依靠剩余电流动作值的不同来协调,这是因为故障剩余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故障点的情况,如电网对地电压和接地电阻大小或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大小等,当故障剩余电流较大,同时达到上一级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时,就会同时导致两级剩余电流保护器发生动作。所以,选用不同的动作时间才能实现两级的协调配合,也就是在分级保护时必须有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和额定动作分断时间的级差配合。

  • UC3846控制芯片工作原理控制图 逆变焊机原理与用途
  • 数字万用表电阻档测试二极管正反向没有阻值(使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什么各档)
  • 学单片机需要学数电模电吗(学单片机要先学数电模电吗)
  • 电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用的万用表(电工初学者买什么样的万用表好)
  • 单片机需要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怎么办(单片机怎么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 电机保护的方案取决于负载的机械特性
  • 绝缘电阻表正负搭接不复零位是怎么回事
  • 短路怎么用万用表查